close

臍帶血的移植條件 

移植醫師在選用臍帶血進行移植時,必須評估臍帶血所具備的條件,臍帶血符合移植的依據有(下圖):1.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(Human Leukocyte Antigen; HLA)的吻合度、2.有核細胞(Total Nucleated Cell; TNC)的總數、3.儲存庫的來源、4.連結分隔小段(attached segment)的確認檢測、5.感染性疾病和血紅蛋白檢測。

   圖片2.tif

這些條件當中,以HLATNC兩項最為重要,根據Barker et al, blood 20091的研究指出,HLA的吻合度TNC的數量會影響臍帶血移植後的植入率(Engraftment)、復發率(Relapse)存活率(Survival)和死亡率(Mortality)

HLA吻合度和TNC的數量

美國紐約捐血中心(NYBC)1993年到2006年期間,統計991位經化療後移植一袋臍血的病患,其接受臍帶血的TNC數量(x107/kg)HLA吻合度(match)與移植後死亡率(Transplant-Related Mortality; TRM)的關係結果指出,TNC數量低於2.5x107/kg (下圖,紅線)HLA吻合度低於4/6 (下圖,紅線) ,則移植一年後的死亡率高於50%。因此NYBC建議臍帶血的HLA吻合度和TNC數量的標準為HLA 6/6, TNC=2.5x107/kgHLA 5/6, TNC2.5x107/kgHLA 4/6, TNC5x107/kg 的相輔相成條件

 圖片3.tif  

歐洲最大的臍帶血搜尋配對平台Eurocord1994年到2005年期間,也統計925位相同情形的移植病患其HLATNCTRM的關係(下),並有相同的結果,因此也不建議使用低於HLA 4/6, TNC=2.5x107/kg標準的臍帶血進行移植。

 圖片4.tif  

臍帶血移植後的存活率 

HLATNC除了與TRM有關,也和存活率(Survival)有關,根據Eapen et al, Lancet 20072的研究報告,503位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ALL)的病患,接受HLA吻合度和TNC數量不同的臍帶血,五年後無白血病存活率(Leukemia-free survivalLFS)HLA 6/660%為最高(下圖左,綠線),另外總存活率(Overall SurvivalOS)63%也為最高(下圖右)。於HLA 5/6組別中, TNC>3x107/kg LFSOSTNC<3x107/kg分別高出4%9%(下圖右)。此外,即使以配對完全吻合(HLA 8/8)的骨髓進行移植,其移植後的LFSOS都比配對完全吻合(HLA 6/6)臍帶血低,TRM比配對完全吻合(HLA 6/6)臍帶血高(下圖右)

 圖片6.tif  圖片7.tif  

臍帶血的移植病患  

臍帶血的配對吻合度不需如骨髓配對嚴謹,移植後的死亡率也較低,因此漸漸取代傳統的骨髓移植。根據美國國家骨髓捐贈計劃(NMDP)的統計,2010年的臍帶血移植案例增加為1150例(下圖左, 橘色),而骨髓移植自2004年後,每年不超過1000(下圖左, 藍色)。利用臍帶血治療青少年和成年病患的比例也逐年增加,2010年已有超過500人透過NMDP接受異體的臍帶血移植(下圖中, 橘色)。而根據Eurocord的統計,成年人的臍帶血移植案例在2004年後已開始超過兒童的移植案例(下圖右, 白色)

圖片10.tif     圖片11.tif

雙袋臍帶血移植

針對增加中的青少年和成人的臍帶血移植病患,一袋臍帶血的細胞數量是不夠的,因此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開始進行雙袋臍帶血的移植研究。雙袋臍帶血可增加TNC的數量,因此可增加移植後的植入率。根據Barker et al, BBMT 20093的研究,雙袋臍帶血在移植後的30天有80%的白血球植入率(下圖左)並提高移植後的無疾病存活率和總存活率(下圖中)。另外,Verneris et al, Blood 20094的研究指出,移植雙袋臍帶血也可減低疾病的復發率(下圖右)

圖片12.tif  圖片13.tif  

使用雙袋臍帶血移植,兩袋臍帶血本身的條件必不相同,為了要符合HLA吻合度和TNC數量的移植標準,每袋臍血至少要達到HLA 4/6, TNC1.5x107/kg。雙袋臍帶血移植進人體內的生理作用,目前尚在研究當中,但在Eldjerou et al, ASH 20085的動物實驗發現,雙袋中只有TNC數量較多、CD34+活性較好的臍帶血,其幹細胞成為主導細胞而植入體內,為長期造血的細胞來源;TNC數量較少、CD34+活性較低的臍帶血幹細胞則為輔助細胞,增加主導細胞CD34+的活性,因此比起一袋臍血移植,更可幫助細胞植入,增加移植成功率。

參考資料

1. Barker et al, blood 2009  

http://bloodjournal.hematologylibrary.org/content/114/19/4293.short

2. Eapen et al, Lancet 2007 

http://www.thelancet.com/journals/lancet/article/PIIS0140-6736(07)60915-5/fulltext

3. Barker et al, BBMT 2009 

http://www.bbmt.org/article/S1083-8791(08)00470-9/fulltext

4. Verneris et al, blood 2009 

http://bloodjournal.hematologylibrary.org/content/113/11/2410.short

5. Eldierou et al, ASH 2008 

http://bloodjournal.hematologylibrary.org/content/116/19/3999.short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幹細胞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